8000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 Issue #13 · holdyounger/ScopeBlog · GitHub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Skip to content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13
Open
@holdyounger

Description

@holdyounger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toc]

第四章、科学技术社会论

1. 为什么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   科学技术是历史发展的火车头,改变了社会历史进程,造就了新的社会形态;推动了生产力内部各要素的变革,引发了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形式的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造就了经济转型;产生了技术异化现象,要对异 7A0E 的资本主义制度展开批判,更好地发挥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   科学技术作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木观点。科学是生产力的“知识的形态”。作为生产力的科学技术,能够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推动着整个人类物质生产的迅猛发展。
>   作为强大的精神力量的科学技术,能够促进人类思想的解放,在产业革命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变革,对社会生产关系产生有力影响。
>   作为人类最终走向白由的科学技术,能够作为解放的杠杆,增进人类精神生活的丰富性和自我发展能力,有助于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

2. 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

>   科技异化实质上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异化和人的异化一种必然结果。由于劳动是人的最根本最现实的实践活动,是人及人类社会存在的根本方式,劳动的异化必然带来人的其他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全面异化,科学技术也不例外,因为“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的方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
>
>   因此,科学技术作为劳动亦即人处理自身与自然界关系的社会活动的产物,也必然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劳动的异化而表现出异化的现象。最根本的是要消灭对科学技术的资本主义利用方式,把现代科学技术从资本主义制度下解放出来。也就是说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来最终解决资本主义的科技异化问题。当然,在马克思看来,异化的完全克服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中才能最终实现。

3. 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和组织机构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意义?

>   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有一个历史过程。经济支持制度、法律保障体系等科学技术体制是根本,各种组织机构及其科研组织运行是保证,科学技术的伦理规范是导引。在科学技术发展应用的新阶段,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因此必须进行科学技术体制改革,以保证科学技术的良好运行。
>   作为社会建制的科学技术体制是在一定社会价值观念支配下,依据相应的物质设备条件形成的一种社会组织制度,旨在支持推动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利用。科学技术的体制化以相应的职业化为核心,其内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拓展和丰富。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包括:组织领导体制、经济支持制度、法律保障体制、交流与传播体制、人才教育培养制度等。科学技术与其他各种事业密切相关,需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以保证科学技术活动的顺利进行。科学技术组织机构随着历史的演化而变化,具有各白的特点和功能,是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组织保证。在科学技术社会史上形成与发展起来的组织机构有:科学技术决策、管理与咨询机构,科学技术活动组织机构,科学技术传播机构,科学技术人才培养机构。
>
> ---
>
> 【以下摘白百度贴吧帖子“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化及其对科学发展的意义”】
> 科学技术体制化的内容包括:科学技术的投入体制、科技研究的结构比例、科学技术的法律制度、科技研究的管理体制。
> 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化对科学发展的意义:1、它可以积聚社会上的力量来进行柑应的科学研究;2、当代科技活动的结构中基础研究将会有大量的人员参l与j;3、明确的法律以及管理制度将会更进一步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4. 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

>   科学技术活动与人类其他活动一样,建立在诚信和道德的基础上。现阶段,默顿的科学的精神气质受到挑战,科学技术工作者有失范行为,需要制定相关科研诚信指南和工程师伦理准则加以规范。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和医学实践,尤其是进行人体实验和动物实验,应该遵循社会伦理、生命伦理、动物伦理等。技术工作者,尤其是工程师,在工程技术活动中,应该遵循一定的职业伦理和社会伦理准则,应该承担对社会、专业、雇主和同事的责任,应该对工程的环境影响负有特别的责任,规范白己的行为,为人类福祉和环境保护服务。

5. 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

> (一)社会文化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   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需要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与科学技术文化紧密关联,并由此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默顿在《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中提出的“清教主义促进英国近代科学的制度变化”,以及“李约瑟难题”——“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诞生”的解答,就说明了这一点。
>
> (二)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协调
>   1.要防止科学在生活世界、自然世界对人文的僭越所造成的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深刻理解科学的限度,用正确的人文理念指导我们的生活。
>   2.必须以社会先进文化来引领科学技术文化,使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为经济社会健康全面发展服务。得到广泛提倡的环境科学技术就是为了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所做的努力,是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绿色文化的良性互动产物。

6. 科学技术的风险有哪些?如何恰当地进行科学技术风险评价与决策?

>   科学技术的风险包括环境风险、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健康风险和伦理风险等。这些风险会引发一系列争论,造成评价和决策上的困难。习近平指出:“要加快建立科技咨询支撑行政决策的科技决策机制,加强科技决策咨询系统,建设高水平科技智库。要加快推进重大科技决策制度化,解决好实际存在的部门领导拍脑袋、科技专家看颜色行事等问题。”
>
> 要恰当进行科学技术风险评价与决策,就应该全面评价科学技术风险—收益的多个方面,批判性地考察“内部"存有争议的科学知识或技术知识,分析相互竞争的利益集团和社会结构的"外部"政治学,理解科学技术专家知识和决策的局限性、公众理解科学的必要性以及外行知识的优势,明确政府、科学技术专家以及公众在与科学技术风险相关的公共决策中的不同作用,确立公众参与决策的可能方式,从而形成最优化的科学技术公共政策模式,以达到对科学技术风险社会有效治理的目的。

第五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1. 为什么说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是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

>   毛泽东、邓小平、……、胡锦涛、习近平的科学技术思想,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时间中,逐渐形成、发展和完善的。
>
>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对当代科学技术机器发展规律的概括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
>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对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科学技术思想的概括和总结,是他们科学技术思想的理论升华和飞跃,是他们科学技术思想的凝练和精髓。
>
>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内容丰富,涉及了科学技术的功能、目标、机制、战略、人才和方针等重大问题,是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

2. 如何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理论精髓?

>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概括和总结了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等的科学技术思想,包括科学技术的功能观、战略观、人才观、和谐观和创新观的基木内容,体现出时代性、实践性、科学性、创新性、自主性、人本性等特征,建设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具体体现。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中国具体科学技术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如何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科学技术观的时代意义?

>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三个历史阶段是其各自所处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是对时代背景实事求是的反映,因此科学技术思想都镌刻了时代的烙印,反映了时代的需求。
>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科学技术观,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新时代之“新",一是在于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都发生了新的变化,目标任务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二是在于我们面临着新的社会主义主要矛盾;三是我们迈向新的奋斗目标。正是基于这一新时代的"新"特征时代背景,习近平立足于我贵哦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科学技术发展的理论观点,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技术观。

参考链接:

2019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及答案_文档之家

blog link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Metadata

Metadata

Assignees

No one assigned

    Labels

    No labels
    No labels

    Projects

    No projects

    Milestone

    No milestone

    Relationships

    None yet

    Development

    No branches or pull requests

    Issue actions

      0